11月9日,,十五運會和殘?zhí)貖W會倒計時一周年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,。站在十五運會和殘?zhí)貖W會舞臺的新節(jié)點,,廣州再次迎來“應運而進”發(fā)展的新機遇,。
一場體育盛會點燃一座城,。改革開放以來,,廣州勇開先河,,從六運會,、九運會到亞運會,,體育與城市共生共興、體育改革發(fā)展成果惠及人民,。這些盛會提升了城市能級,、城市品質,讓萬千普通市民感受著國際盛會對城市發(fā)展的牽引作用,。
天河區(qū)航拍景色。
廣州城市規(guī)劃與發(fā)展的重要轉折點出現(xiàn)在1982年,,廣州成為第三個被選為舉辦全運會的城市,。這是全國運動會第一次在北京、上海這樣的直轄市之外的城市舉辦,。1985年,,六運會確定在廣州天河地區(qū)舉行,廣州城市發(fā)展的東進計劃正式邁出第一步,,開啟了天河現(xiàn)代化進程,。六運會的諸多“首創(chuàng)”,作為大型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的探索,,為中國體育發(fā)展貢獻強大力量,。
在天河區(qū),一座被命名為“六運”的小區(qū),,見證著這些年城市應“運”發(fā)展的點滴,,也因此,居民們對體育有著不同的感情,。
見證體育盛會在“家門口”舉辦
“迎著初升的太陽,,打著乒乓球,,這樣開啟新的一天,感覺特別好,、特別健康,。”每周兩天到天河體育中心鍛煉,,是68歲的退休職工葉彥的習慣,。
天河體育中心因六運而生、因九運而興,、因亞運而盛,,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大型綜合體育設施。30多年來,,這里已成功舉辦近8000場賽事活動,,吸引了2億市民參與,躋身全國十大體育公園,,是廣大市民心目中的“城市客廳”“體育殿堂”,。
天河體育中心落成紀念明信片,。(圖據(jù)天河區(qū)博物館)
1987年,六運小區(qū)最早是作為運動員村而開發(fā),。運動會之后小區(qū)成為居民小區(qū),,住戶多為國企、機關職工,。
天河體育中心落成紀念明信片。(圖據(jù)天河區(qū)博物館)
“我是亞運后搬來的,,住在這里30多年了,。1990年的時候,這里還是一片稻田,,被稱為‘東郊’,,附近只有體育中心和兩棟居民樓,馬路沒幾條,,騎車去上班走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,。誰能想到,這些年,,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。”住在六運小區(qū)30多年的居民、78歲的谷雨琴回憶,。
天河體育中心落成紀念明信片,。(圖據(jù)天河區(qū)博物館)
“能見證這么多體育盛會在‘家門口’舉辦,,我們非常自豪?!睆?993年搬來至今,,葉彥已居住在六運小區(qū)31年,“這些年,,看著體育中心里面的館越來越多,、設施越來越好,也有很多惠民的活動,。不少街坊們和我一樣都常常鍛煉,,有時候在體育中心,有時候在社區(qū)小公園,,這也是這幾個運動賽事帶給我們老百姓生活的改變,。”
天河體育中心工程落成紀念,。(圖據(jù)天河區(qū)博物館)
1997年前后,與六運小區(qū)一路之隔的大型購物中心天河城,、宏城廣場相繼開業(yè),,廣州地鐵一號線也通車。作為地鐵上蓋的六運小區(qū),,周邊的人流量大幅提升,。在隨后的九運會、亞運會后的很多年,,伴隨著體育賽事承辦而進行的城市建設改造,、環(huán)境治理、交通提級,、場館設施完善已持續(xù)惠及于民,。
天河體育中心落成紀念明信片,。(圖據(jù)天河區(qū)博物館)
“全運紅利”惠及市民群眾
三十多年來,這里從只有幾棟樓的“東郊”,,變成新中軸線上的黃金地帶,。“這些年,政府進行了很多環(huán)境的提升改造,,小區(qū)內(nèi)加裝了電梯,,也有了健身器材。城市發(fā)展得很快,,我們住在新中軸線上,,附近有商業(yè)、醫(yī)院,,買菜,、看病都很方便?!惫扔昵僬f,。
現(xiàn)在的六運小區(qū),,已經(jīng)是新中軸線上的幸福社區(qū)和網(wǎng)紅打卡點,。
在谷姨家中,至今還保存著幾份老報紙,,也是作為附近居民參與到體育盛會的紀念,。報紙的照片中,谷姨的老伴正背著小孫子在體育中心開懷大笑,?!爱敃r,廣州申辦亞運會成功后,,老伴特意帶著小孫子去天河體育中心慶祝,。這一場景被很多媒體拍下,還上了報紙,?!惫扔昵倩貞洝?/p>
多年以來,,“全運紅利”惠及市民群眾,。真真切切的獲得感、實實在在的幸福感,,提升了廣大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自豪感和歸屬感,,描繪出一幅體育興、城市旺的絢麗畫卷,。
展望十五運會,,葉叔由衷表示:“現(xiàn)在的生活,,是我之前根本想不到的。這些年,,我們感受到城市發(fā)展,、體育盛會帶來的實惠,也非常期待十五運會,。希望十五運帶來更好的變化,、更新的圖景。期待更多體育賽事,、設施進社區(qū),我們一起為十五運會助力加油,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