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蘑菇以其鮮美的味蕾沖擊吸引著不少居民前去采摘,,但嘗鮮也是嘗險,有時甚至付出生命代價,。為此,,我們提醒市民朋友們切勿采食野生蘑菇,。很多人認為多次吃過“同樣”的蘑菇就不會中毒,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,。因為許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,,有時連專家也需要借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。毒蘑菇的常見識別誤區(qū):
誤區(qū)一:顏色艷麗的蘑菇才有毒,。
目前民間普遍認為鮮艷的蘑菇有毒,,顏色普通的蘑菇?jīng)]毒。事實上,,根據(jù)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(qū)別蘑菇是否有毒,,不能“以貌取菇”。比如,,致命白毒傘長得很素雅但含有劇毒,,還有微微的清香,和無毒蘑菇無異,。
誤區(qū)二:松樹底下的蘑菇?jīng)]有毒,。
有人說,長在陰暗,、潮濕地方的蘑菇有毒,,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。但白毒傘等一些有毒種類就是生長在干凈整潔的松林中,,因此不能簡單判斷,。
誤區(qū)三:毒蘑菇往往有鱗片、黏液,。
在一些人看來,,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。然而,,有一些有毒蘑菇具有高級“偽裝術(shù)”,,如亞稀褶黑菇表面光滑,沒有鱗片和黏液,,菌桿上也沒有菌托和菌環(huán),。一旦誤食以后,會導致溶血癥狀,,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,。
誤區(qū)四:蘑菇生蟲就沒毒。
很多人堅信,,生蛆,、生蟲的蘑菇?jīng)]有毒,因為蟲子吃了毒蘑菇都沒有死,。實際上許多劇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樣會生蛆,、生蟲,。有一些對蚊蟲、果蠅無害的蘑菇,,卻對人有致命傷害,。例如豹斑鵝膏經(jīng)常被蛞蝓取食,但人類吃了就會中毒,。
誤區(qū)五:毒蘑菇遇銀器會變色,。
民間流傳著將蘑菇跟銀器、大蒜,、大米或燈芯草一起煮,,可致銀器變色;毒蘑菇經(jīng)高溫烹煮或與大蒜同煮后可去毒,。實際上,,這個鑒別方式毫無科學依據(jù),,大蒜并不能起到解毒作用,,銀器等也不會在與毒蘑菇同煮時變色。